上海知名刑事律师 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标准
时间:2023-07-19 10:46:31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泄露或者出售他人的个人信息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对于此类行为,我国刑法对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进行了明确规定,并设定了相应的定罪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53 条规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构成要件,分别是主观方面的故意和客观方面的行为。
首先,主观方面的故意要求犯罪嫌疑人明知他人的个人信息是隐私,但仍然故意获取、泄露或者出售。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主观上的恶意,并且对于其行为的违法性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客观方面的行为包括获取、泄露或者出售他人的个人信息。其中,获取个人信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如偷窃、非法购买等;泄露个人信息指将已经获取的他人个人信息进行公开、传播或者提供给他人,使得他人能够获悉;出售个人信息指将获取到的他人个人信息以牟利为目的进行出售或交换。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情节严重和后果严重。
情节严重是指犯罪嫌疑人泄露个人信息的方式、手段、时机等存在恶劣情节,例如在互联网上公开传播他人的个人信息,大规模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等。此外,犯罪嫌疑人是否在职务、工作岗位上滥用职权获取个人信息也会影响其定罪标准。
后果严重则是指犯罪行为对个人信息主体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例如造成被泄露个人信息的公民财产损失、名誉侵害等后果。后果越严重,犯罪嫌疑人所面临的刑罚也会越重。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刑法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主动退出犯罪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同时,如果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投案自首,也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些因素将被考虑到定罪标准中。
综上所述,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标准包括主观故意和客观行为,以及情节严重和后果严重等因素。这些标准的设定旨在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